close

龍潭三坑子老街

龍潭是桃園著名的客家聚落,在這裡也有一條以「龍潭第一街」

著稱的百年老街-三坑子老街,也因村中有三條水渠而得名

清朝時因此處的水運便利而成為貨物的轉運站

主宰著龍潭、楊梅等地的經濟命脈

而開始聚集人口步入繁華的時期,雖然當年的繁榮盛景已不復見

但依舊可以在街道兩旁尋找歷史的痕跡

三坑子老街算是一個趨近封閉的聚落,

村莊入口掛著一塊「黑白洗」的打油詩,磚牆外溪水潺潺、石板斜擺,

是早期居民晨曦黃昏洗滌衣物的據點。

黑白洗是早期的地下廣播電台婆婆媽媽聊是非的地方

感謝 秀霞 美女提供

黑白洗的水源部分來自石門水庫的水

部分來自於泉水,水道以前比較窄

側邊的磚造房子,是屬於葉老闆91~1

以前是開電子工廠的,現在已經廢棄

常年往來的大陸經商,鮮少回來

現在的黑白洗和以前前稍有不同,最初遮雨棚是較靠外的

因為曾被車子撞毀,因向內移了一些

第二次則因有位老婆婆頭部撞到 因此又把雨棚的高度調高

黑白洗當初的規劃, 是以不破壞原始風貌為主

故而在建築遮雨棚 ,將其基座,至於水道側邊

故而影響了水流 每逢下雨此處便會淹水

但這是基於保存地方文化古蹟的考量

因防禦盜賊而規劃的街道狹小而曲折、外窄內寬的型態

進而成為這裡的特色之一。以永福宮為信仰中心的三坑子

向兩側延伸展開而呈現線型的聚落型態,街道、廣場、廟埕等依序分佈

在中心軸的兩旁大多為商家店面,來到這裡不妨可以尋找復古商家的蹤跡

看看早期的活動窗板或是開窗閣樓,如何讓商家與住宅連成一氣

兼顧過路旅人的方便及商家安全

架子上和地上一塊塊白色的是“曬冬瓜”

又曬好的冬瓜是用來醃漬〝醬冬瓜〞的喔 !!

三坑老客棧 ~ 還在營業中

 

十年前我們首次拜訪這兒~大腹便便的女兒~就是坐在雜貨店前的這張籐椅上

如今~那個寶寶~等過完暑假就要上五年級了

就在今晚~我還特地指給女兒和她的兩個小寶貝看哪~感覺好神奇好溫馨喔!

永福宮對面的永福台~~~廟會時歌仔戲或掌中戲的舞台

民國前八十七年村民創建永福宮,當時供奉三山國王

以保護居民的安全,因為當時開始開墾,水土不服,而且有瘧疾

再加上附近的大平山上有土著生蕃,時常會出現在村裡

獵取人頭來供奉他們的祖先,所幸由於神靈庇佑,加上村民守望相助

共同防禦,土著生蕃不在下山害人,人們因此過得安居樂業的生活

永福宮遷移了三次,部分因為廟宇狹窄簡陋,部分是因為地理位置不佳

最後還是遷回了永福宮的現址

民國三十年(昭和六年)因為日本掀起了大東亞戰爭

對我們實施皇民化運動,一切神像都要廢止,所有神像都不准人民膜拜

開漳聖王的神像被日本請走不知去向,在台灣光復後

終於給龍潭村民葉發木發現金身藏於臺灣大學研究院中

後經地方善信請回

在永福宮開了三個門,所以前殿又可以稱為三川殿

而廟的屋頂又可以稱為三川脊

永福宮三川殿的屋脊採用三川脊的形式

在三川殿的屋脊上再增加的一道脊

形成了脊上加脊的景象脊的尾端翹起如分叉有如燕的尾巴一般

就是所謂的西施脊,在正脊上有雙龍及福祿壽三仙

在永福宮前殿是二十四孝柱,完成日本統治台灣時

那時是大正十三年,在二十四孝柱上除了有十二個二十四孝的事之外

在二十四孝柱的正面是以永、福二字為開頭所做的門聯,題材以花為主

永福宮有二對石獅,在三川門的中門設置一對石獅

在廟埕前的空地也設置一對石獅。

位於永福宮廟前廣場的石獅,比較趨近於西洋獅,

一般說來設置石獅的作用大概是以建築結構、空間引導、

避邪鎮宅、裝飾美化、威嚇氣勢等為目的。

永福宮的~~~環保金爐

路邊的一棵樹~~~我的隨意拍

2011   07   21

桃園縣龍潭鄉三坑子老街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澎澎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7) 人氣()